GO学习笔记之(一) Stack Or heap? 这是一个问题
在GO语言中,一个变量只有两种归宿:要么在stack里,要么在heap里。到底放在哪儿,那是编译器的事儿。那么问题来了:既然是编译器的事儿,那我们还需要关心变量的归宿问题吗?
Serve HTTP Server Gracefully Using Octopus
Octopus是我的一个小型开源项目。有Octopus 加持的HTTP服务器可以在不阻断用户请求的前提下,“优雅”地更新服务器(代码);同时,老服务器在“退休”的过程中,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消化用户请求。这给新服务器的启用争取了一点时间。
探讨代码管理策略(一) – 拆分Mono-Repo
似乎越来越多的技术管理者开始谈论将一个Mono-Repo(传统的将项目所有的代码放在一个仓库里)拆分成多个更小的Mono-Repo这种更”细碎“的代码管理策略。这种策略的兴起和微服务架构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。微服务架构要求系统将服务切分成可独立维护和运行的服务模块,模块间可以通过REST或RPC的方式进行交互。这样一来,每个服务模块都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代码仓库,即自己的Repo,以方便进行独立的开发和维护。
改进团队的决策流程 – We Try To Make Fast And Right Decisions
前一阵子,我们的知识开发(KD)团队在把知识交付给工程师(EG)团队进行决策分析器开发上出了点问题:知识的讨论时间太长,交付过程太慢。这样的后果是,EG团队会经常没有分析器可开发。为了让知识开发的决策能更匹配产品开发的节奏,我们需要把这些慢决策变成快决策。于是,我重新设计了知识开发的工作流,并为新的工作流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看板 …
为什么我选择自己组建团队做产品开发?
我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思考了自己组建团队的利弊,并快速评估了我倾向使用的技术的学习曲线和成熟度。与合伙人商议后,我们启动招聘,开始招募工程师组建自己的团队。两个月过去了,我们拥有了一只小型工程师团队:2个前端工程师,2个后端工程师(包括我)。并完成了验证版本80%功能的开发。计划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完成所有开发和测试。尽管这个过程中,我要付出比外包出去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,但这个决定所带来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What’s new in Python 3.7?
The Python Software Foundation just released Python 3.7 recently.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updates …